走進元通大廈的工程部辦公室,只見其中一張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,有些對比起來,差別細微,外行人很難看清?!皠e看這些工具雖小,但是用處卻很大……”徐衛東微笑著走上前來,細致的介紹著。
49歲的徐衛東是浙江元通大廈有限公司工程部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工,剛進元通大廈時雖然只有高中學歷,但他卻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刻苦頑強的工作態度,成為公認的技術能手,也成為了元通大廈工程技術方面的領路人,而“守正創新,于細微處見功夫”正是他的過人之處。
敬崗愛業,自學成才的“技術控”
1997年7月,30歲的徐衛東應聘了元通大廈工程部,成為一名工程技術員工,而他一干就是20年!剛進大廈的他,看著倉庫里的各種工具和零件,他感覺“就像進了菜市場,卻不認識地上都是些什么菜”。憑著一股韌勁,他從辨識工具和零部件學起,裝配、調試、維修,不分工種,什么都干,經常是白天黑夜連軸轉。生活中,徐衛東也是是個不折不扣的“技術控”,平時除了工作就愛鉆研技術,家里堆滿了各種技術資料,閑暇之余,就不斷自學充實自己。
20來年過去了,從最初的“門外漢”,到如今的技術能手。徐衛東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始終沒有變,他關注細節,追求精益求精。在技術改良中,一顆小螺釘、一件小工裝,他往往都要反復設計、試驗、修改,直到最優。在工作中,他自己不斷學習和總結了一套“望聞聽切”方法——看外觀、聽聲響和找原因,不僅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,還成為了爭相學習的“絕招”。對設備多看一眼,徐衛東就能發現零部件是否有異常;再聽一聽設備的聲音,對“運轉是否正?!蹦苤纻€八九不離十,還能判斷有什么問題。說起來好像有特異功能,徐衛東自己覺得沒什么神秘可言,“從發現問題到找準原因,無非是靠多學、多練、多研究”。
生活靈感,孕育藍領的“發明家”
在同事們眼中,徐衛東是一個了不起的“發明家”,時不時就會變戲法兒似地創造出很多實用的小玩意。以往夏季高溫天氣來臨時,也總是元通大廈所有人最揪心的時候。因為中央空調“小馬拉大車”般地持續高負荷運行,隨時都有可能危及主機和電路的安全運行。面對技術門檻,大家都只能干著急,尤其是作為大廈工程部的一員,他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迫切地想解決這一難題。在一個下雨天,徐衛東像往常一樣到樓頂巡查空調外機的使用情況時,偶然發現這時候的主機散熱功能比平時要好許多。這個發現為他解決大廈夏天空調的問題提供了靈感。根據這個靈感,在日常工作之余,徐衛東和工程部同事便一起鉆研、探討,群策群力對模型設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逐一攻關。他們對設備做了細致的現狀調查和原因分析,通過方案設計、措施改進、方案再改進和實際驗證的PDCA循環過程,最終提出了“噴霧節能法”技術創新方法。使用“噴霧節能法”后,原本吃力的空調主機如釋重負,再也沒有出現過跳閘的問題。不僅如此,多年的實際使用情況證明,運用“噴霧節能法”能夠在夏季高溫發揮非常明顯的節能效果。經過實際測算,一個夏天大約能幫助元通大廈節約20%的電費,然后投入的材料成本僅僅為幾百元。因此,“噴霧節能法”也獲得了2015年中大元通集團“小微創新”項目一等獎。
多年來,徐衛東樂于吃苦奉獻,善于思考鉆研,為大廈做出了重要貢獻,也曾多次被元通大廈評為“優秀員工”等多種榮譽。面對獲得的榮譽,在得到領導和同事的稱贊時,徐衛東常說:“這是集體的成果,一個人是干不出來的?!?br>20多年來的專注與堅守,徐衛東做到了正如他自己說的:“不管哪一行,只要盡力把自己干的工作干到最好,就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。”
元通大廈 李杏